工作动态
首页 / 党建工作 / 工作动态 / 正文

伟德国际1946官网2016年3月份政治理论学习内容

发布时间:2016-03-03  点击数:

指导做好新形势下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纲领性文献——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重要    

   猴年新春伊始,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到人民日报社、新华社、中央电视台调研,主持召开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这篇重要讲话闪烁着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思想光辉,深刻回答了党的新闻事业发展一系列重大问题,丰富和发展了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理论,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和指导性,是指导做好新形势下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纲领性文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摆在全党特别是新闻舆论战线和宣传思想文化部门面前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就是要深入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讲话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讲话精神上来,努力开创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新局面。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高度评价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他指出:“长期以来,中央主要媒体与党和人民同呼吸、与时代共进步,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真理、宣传党的主张、反映群众呼声,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主要媒体突出宣传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阐释党中央重大决策和工作部署,反映人民伟大实践和精神风貌,唱响了主旋律,传播了正能量,有力激发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团结奋斗的强大力量。”这就充分肯定了新闻舆论战线的成绩和贡献,使广大新闻工作者备感振奋、深受鼓舞,也感到责任更加重大。  

 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舆论的力量不可小觑。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新闻舆论处在意识形态工作最前沿。新闻舆论阵地没有真空。如果党和人民不能掌握新闻舆论阵地,就可能犯颠覆性错误。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事关旗帜和道路,事关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事关顺利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事关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力和向心力,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必须从党的工作全局出发把握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做到思想上高度重视、工作上精准有力”。这“五个事关”,深刻阐明了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我们要充分发挥好舆论引导作用,积极营造有利于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舆论环境,不断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中,着眼于新的时代条件,着眼于党的工作全局,着眼于党的宣传思想工作根本任务,第一次完整概括提出了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他指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是: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联接中外、沟通世界。”要承担起这个职责和使命,必须把政治方向摆在第一位,牢牢坚持党性原则,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牢牢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牢牢坚持正面宣传为主。这“四个牢牢坚持”,为新闻舆论战线不负重托、履职尽责指明了努力方向。党性原则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根本原则。牢牢坚持党性原则,最根本的是坚持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党和政府主办的媒体是党和政府的宣传阵地,必须姓党,必须成为党和人民的喉舌,必须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党的新闻舆论媒体的所有工作,都要体现党的意志、反映党的主张,维护党中央权威、维护党的团结,做到爱党、护党、为党;都要增强看齐意识,自觉向党中央看齐,自觉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自觉向党中央决策部署看齐;都要增强政治定力、站稳政治立场;都要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新闻观是新闻舆论工作的灵魂。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作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定盘星”,引导广大新闻舆论工作者做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牢牢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就是要求新闻舆论工作各个方面、各个环节都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方针。牢牢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就是要做好正面宣传,及时反映各地各部门发展的新气象、改革的新突破、开放的新局面、工作的新举措。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嘱托,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忠实履行职责,奋力完成使命,当好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生力军。  

 要担负起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必须坚持改进创新,不断提高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能力水平。一要增强工作针对性。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创新理念、内容、体裁、形式、方法、手段、业态、体制、机制,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要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加快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二要推动融合发展。融合发展关键在融为一体、合而为一。必须坚持内容为王,以内容优势赢得发展优势。三要把握好时度效。时度效是检验新闻舆论工作水平的标尺。要注意时机和节奏、力度和分寸、效果和实效,从时度效着力,体现时度效要求。四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增强国际话语权,集中讲好中国故事,同时优化战略布局,着力打造具有较强国际影响的外宣旗舰媒体。  

 要担负起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莫先于用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媒体竞争关键是人才竞争,媒体优势核心是人才优势。”要加快培养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党和人民放心的新闻舆论工作队伍。一个党和人民需要的合格新闻舆论工作者,要努力做到:第一,增强政治家办报意识,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找准坐标定位。第二,牢记社会责任,不断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个根本问题。第三,提高业务能力,勤学习、多锻炼,努力成为全媒型、专家型人才。第四,转作风改文风,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说实话、动真情,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要严格要求自己,加强道德修养,保持一身正气。要深化新闻单位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对新闻舆论工作者在政治上充分信任、工作上大胆使用、生活上真诚关心、待遇上及时保障。各级宣传部门和新闻单位要切实担负起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的责任,强化宣传文化单位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做到讲政治、强党性、敢担当、勇创新、严律己,树立宣传文化单位良好形象。  

 要担负起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关键在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领导干部要增强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善于运用媒体宣讲政策主张、了解社情民意、发现矛盾问题、引导社会情绪、动员人民群众、推动实际工作。各级党委要自觉承担起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认真践行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媒体的根本原则,主动谋划本地区本部门新闻舆论工作,把正确导向要求体现在工作各个方面,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人心是最大的政治,舆论是强有力的武器。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意义重大、使命光荣。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自觉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切实提高党的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有力舆论支撑。


学党章党规 学系列讲话 做合格党员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方案》,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执行。  

  通知指出,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以下简称“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是面向全体党员深化党内教育的重要实践,是推动党内教育从“关键少数”向广大党员拓展、从集中性教育向经常性教育延伸的重要举措。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党委(党组)要充分认识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对于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保持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大意义,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尽好责、抓到位、见实效。要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教育引导党员尊崇党章、遵守党规,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着力解决党员队伍在思想、组织、作风、纪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努力使广大党员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理想信念、保持对党忠诚、树立清风正气、勇于担当作为,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通知强调,“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是一次活动,要突出正常教育,区分层次,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依托“三会一课”等党的组织生活制度,发挥党支部自我净化、自我提高的主动性,真正把党的思想政治建设抓在日常、严在经常。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要结合实际确定学习方式,为基层留出空间。要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和全党工作大局开展学习教育,坚持两手抓,防止“两张皮”。要进一步严密党的组织体系、严肃党的组织生活、严格党员教育管理、严明党建工作责任制,激励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事创业、开拓进取,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党委(党组)要根据方案要求,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情况,要及时报告党中央。  

  《关于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方案》全文如下。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巩固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果,进一步解决党员队伍在思想、组织、作风、纪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保持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党中央决定,2016年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以下简称“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现提出如下方案。  

  一、总体要求  

  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是落实党章关于加强党员教育管理要求、面向全体党员深化党内教育的重要实践,是推动党内教育从“关键少数”向广大党员拓展、从集中性教育向经常性教育延伸的重要举措,是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部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是一次活动,要突出正常教育,区分层次,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用心用力,抓细抓实,真正把党的思想政治建设抓在日常、严在经常。  

  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基础在学,关键在做。要把党的思想建设放在首位,以尊崇党章、遵守党规为基本要求,以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全党为根本任务,教育引导党员自觉按照党员标准规范言行,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提高党性觉悟;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正确政治方向;进一步树立清风正气,严守政治纪律政治规矩;进一步强化宗旨观念,勇于担当作为,在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中起先锋模范作用,为党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的团结统一夯实基础,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要增强针对性,“学”要带着问题学,“做”要针对问题改。着力解决一些党员理想信念模糊动摇的问题,主要是对共产主义缺乏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缺乏信心,精神空虚,推崇西方价值观念,热衷于组织、参加封建迷信活动等;着力解决一些党员党的意识淡化的问题,主要是看齐意识不强,不守政治纪律政治规矩,在党不言党、不爱党、不护党、不为党,组织纪律散漫,不按规定参加党的组织生活,不按时交纳党费,不完成党组织分配的任务,不按党的组织原则办事等;着力解决一些党员宗旨观念淡薄的问题,主要是利己主义严重,漠视群众疾苦、与民争利、执法不公、吃拿卡要、假公济私、损害群众利益,在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时临危退缩等;着力解决一些党员精神不振的问题,主要是工作消极懈怠,不作为、不会为、不善为,逃避责任,不起先锋模范作用等;着力解决一些党员道德行为不端的问题,主要是违反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不注意个人品德,贪图享受、奢侈浪费等。要持之以恒纠正“四风”,抓好不严不实突出问题整改,推动党的作风不断好转。  

  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要坚持正面教育为主,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坚持学用结合,知行合一;坚持问题导向,注重实效;坚持领导带头,以上率下;坚持从实际出发,分类指导。要以党支部为基本单位,以“三会一课”等党的组织生活为基本形式,以落实党员教育管理制度为基本依托,针对领导机关、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普通党员的不同情况作出安排。要给基层党组织结合实际开展学习教育留出空间,发挥党支部自我净化、自我提高的主动性,防止大而化之,力戒形式主义。  

  二、学习教育内容  

  1.学党章党规。着眼明确基本标准、树立行为规范,逐条逐句通读党章,全面理解党的纲领,牢记入党誓词,牢记党的宗旨,牢记党员义务和权利,引导党员尊崇党章、遵守党章、维护党章,坚定理想信念,对党绝对忠诚。认真学习《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党内法规,学习党的历史,学习革命先辈和先进典型,从周永康、薄熙来、徐才厚、郭伯雄、令计划等违纪违法案件中汲取教训,肃清恶劣影响,发挥正面典型的激励作用和反面典型的警示作用,引导党员牢记党规党纪,牢记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树立崇高道德追求,养成纪律自觉,守住为人、做事的基准和底线。  

 2.学系列讲话。着眼加强理论武装、统一思想行动,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的重要思想,认真学习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引导党员深入领会系列重要讲话的丰富内涵和核心要义,深入领会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要同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结合起来,深刻理解党的科学理论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内在联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要区别普通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确定学习的重点内容。  

 3.做合格党员。着眼党和国家事业的新发展对党员的新要求,坚持以知促行,做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的合格党员。引导党员强化政治意识,保持政治本色,把理想信念时时处处体现为行动的力量;坚定自觉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经常主动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践行党的宗旨,保持公仆情怀,牢记共产党员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加强党性锻炼和道德修养,心存敬畏、手握戒尺,廉洁从政、从严治家,筑牢拒腐防变的防线;始终保持干事创业、开拓进取的精气神,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在“十三五”规划开局起步、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中奋发有为、建功立业。  

  三、主要措施  

  1.围绕专题学习讨论。把个人自学与集中学习结合起来,明确自学要求,引导党员搞好自学。按照“三会一课”制度,党小组要定期组织党员集中学习;不设党小组的,以党支部为单位集中学习。党支部每季度召开一次全体党员会议,每次围绕一个专题组织讨论。学习讨论要紧密结合现实,联系个人思想工作生活实际,看自己在新任务新考验面前,能否坚守共产党人信仰信念宗旨,能否正确处理公与私、义与利、个人与组织、个人与群众的关系,能否努力追求高尚道德、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保持积极健康生活方式,能否自觉做到党规党纪面前知敬畏守规矩,能否保持良好精神状态、积极为党的事业担当作为。通过学习讨论,真正提高认识,找到差距,明确努力方向。  

  2.创新方式讲党课。讲党课一般在党支部范围内进行。党支部要结合专题学习讨论,对党课内容、时间和方式等作出安排。党员领导干部要在所在党支部讲党课,到农村、社区、企业、学校等基层单位党支部讲党课。组织党校教师、讲师团成员、先进模范到基层一线党支部讲党课。要鼓励和指导基层党组织书记、普通党员联系实际讲党课。注重运用身边事例、现身说法,强化互动交流、答疑释惑,增强党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七一”前后,党支部要结合开展庆祝建党95周年活动,集中安排一次党课。  

  3.召开党支部专题组织生活会。年底前,党支部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支部班子及其成员对照职能职责,进行党性分析,查摆在思想、组织、作风、纪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要面向党员和群众广泛征求意见,严肃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针对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提出整改措施。组织全体党员对支部班子的工作、作风等进行评议。党小组可参照党支部要求,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  

  4.开展民主评议党员。以党支部为单位召开全体党员会议,组织党员开展民主评议。对照党员标准,按照个人自评、党员互评、民主测评、组织评定的程序,对党员进行评议。党员人数较多的党支部,个人自评和党员互评可分党小组进行。结合民主评议,支部班子成员要与每名党员谈心谈话。党支部综合民主评议情况和党员日常表现,确定评议等次,对优秀党员予以表扬;对有不合格表现的党员,按照党章和党内有关规定,区别不同情况,稳妥慎重给予组织处置。  

  5.立足岗位作贡献。针对不同群体党员实际情况,提出党员发挥作用的具体要求,教育引导党员在任何岗位、任何地方、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铭记党员身份,积极为党工作。结合不同领域不同行业实际,组织引导党员立足岗位、履职尽责。在农村、社区,重点落实党员设岗定责和承诺践诺制度;在国有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社会组织,重点落实党员示范岗和党员责任区制度;在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重点落实党员挂牌上岗、亮明身份制度;在机关事业单位,促进党员模范履行岗位职责,落实党员到社区报到、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制度;在学校,重点要求党员增强党的意识,自觉爱党护党为党,敬业修德,奉献社会。在庆祝建党95周年活动中,评选表彰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先进基层党组织。  

  6.领导机关领导干部作表率。党员领导干部要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走在前面、深学一层,严格执行双重组织生活制度,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所在支部的组织生活,与党员一起学习讨论、一起查摆解决问题、一起接受教育、一起参加党员民主评议。要召开党委(党组)会,专题学习党章党规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要以党委(党组)中心组等形式组织集中研讨,深化学习效果。年度民主生活会要以“两学一做”为主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把自己摆进去,查找存在的问题。  

  四、组织领导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领导下进行,由中央组织部牵头组织实施,中央纪委机关、中央宣传部、中央党校配合做好相关工作。  

  1.层层落实责任。各级党委(党组)要把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尽好责、抓到位、见实效。省(自治区、直辖市)和部门(系统)党委(党组)要结合实际作出部署安排,加强具体指导。县级党委要发挥关键作用,制定具体实施方案,保障工作力量,加强督促指导把关。基层党委要对所辖党支部进行全覆盖、全过程的现场指导,帮助党支部制定学习教育计划,派员参加党支部各项活动。各级党组织书记要承担起主体责任,不仅要管好干部、带好班子,还要管好党员、带好队伍,层层传导压力,从严从实抓好学习教育。  

 2.强化组织保障。加大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工作力度,配齐配强班子特别是带头人,健全工作制度,确保“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有人抓、有人管。开展党员组织关系集中排查,摸清“口袋”党员、长期与党组织失去联系党员情况,理顺党员组织关系,努力使每名党员都纳入党组织有效管理,参加学习教育。要对基层党组织书记、组织委员、组织员等党务骨干普遍进行培训,帮助他们掌握工作方法,明确工作要求。  

  3.注重分类指导。县(市、区)党委和企业、学校等基层党委要根据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不同单位特点,对学习教育的内容安排、组织方式等提出具体要求。对非公有制企业和社会组织,可因企制宜、因岗制宜,灵活安排;对党员人数少、党员流动性强的党组织,可依托区域化党员服务中心,利用开放式组织生活等方式,组织党员参加学习教育。对流动党员,流入地、流出地党组织要加强协调配合,按照流入地为主的原则,把流动党员编入一个支部,就近就便参加学习教育。对离退休干部职工党员及年老体弱党员,既要体现从严要求,又要考虑实际情况,以适当方式组织他们参加学习教育。  

4.发挥媒体作用。针对党员多样化学习需求,充分利用共产党员网、手机报、电视栏目、微信易信和远程教育平台等,开发制作形象直观、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及时推送学习内容。引导党员利用网络自主学习、互动交流,扩大学习教育覆盖面。注重运用各类媒体,宣传“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做法和成效,加强舆论引导,营造良好氛围。  


干部问题是治国理政的关键问题  

   毛泽东依据党的历史经验,作出过一个带规律性的重要论断:“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2卷第526页)这里所说的干部,是指各级领导干部。这个论断,不仅说明干部对于贯彻党的路线、完成党的任务的极端重要性;而且也反映了对干部的应有要求,即我们需要大批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干部,需要他们富有远见、勇于担当、德才兼备、联系群众,这样才能完成历史赋予的任务。1956年,苏共20大和赫鲁晓夫全盘否定斯大林的秘密报告,引发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大动荡。在这“多事之秋”,我们党和国家沉着应对,保持了稳定。所以能够这样,正如毛泽东所说,“我们党有成百万有经验的干部。我们这些干部,大多数是好的,是土生土长,联系群众,经过长期斗争考验的。我们有这么一套干部:有建党时期的,有北伐战争时期的,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有抗日战争时期的,有解放战争时期的,有全国解放以后的,他们都是我们国家的宝贵财产。东欧一些国家不很稳,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没有这样一套干部。我们有在不同革命时期经过考验的这样一套干部,就可以‘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毛泽东著作专题摘编》〈下〉第2043—2044页,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这生动地说明了干部特别是经受过严格考验的干部的重要性,对于我们今天的干部队伍建设仍然是富有启迪的。  

  “缺钙”现象会危及党的生命  

 在新的历史时期,干部队伍的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方面,现在的干部主要是和平时期成长起来的,他们的优势是有比较高的文化水平,视野也比较开阔,富有进取精神;但存在的弱点也是明显的,比较普遍的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修养和党性锻炼不足,有相当一批干部对党的历史和传统作风知之甚少,对人民群众缺乏深厚的感情。另一方面,他们面对的环境比过去更加复杂多变,这主要是:苏东剧变后出现的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低潮,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存在“西强东弱”的格局,加上西方反共势力加紧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和平演变”的渗透活动,使得社会主义“失败论”、马克思主义“过时论”、共产主义“虚无论”甚嚣尘上;在实行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私营经济有了很大发展,商品交易原则容易向政治、思想和文化领域渗透,也容易造成官与商、权力与金钱互相纠缠和利用,成为对干部队伍危害极大的腐蚀剂;由于国内外种种原因,出现了诸如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民主社会主义、西方“普世价值”和“宪政”以及“儒化中国”等错误思潮,对一些干部的思想走向也会产生严重的影响。  

  这些情况,使得我们干部队伍建设面临着新的严峻考验。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大潮中,一些党员干部忘记了党的宗旨和自己的历史使命,营营于追求个人私利;有的领导干部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方面也存在着较为突出的问题,比如,醉心做官,不求进取,平庸度日,漠视群众,脱离实际,高高在上,形式主义,弄虚作假,讲究排场,贪图享受,以至骄奢淫逸,以权谋私,贪赃枉法,欺压百姓;有的对日益泛滥的错误思潮不闻不问,不表态,不作为,以保持自己的开明形象,保选票求升迁;有的甚至把西方的思想理论教条化,对其政治制度、价值观念顶礼膜拜,要求照抄照搬。出现这些情况,虽然原因有别,程度不同,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脱离群众,脱离实际,背离了党性原则,有的人则因此堕落成为人民的对立面。这些不良作风的存在和蔓延,不但会使党员干部的思想和行为脱离广大群众的要求和期望,而且也无法担当起历史赋予的重任,使我们党面临巨大而可怕的风险。  

 党员干部思想和作风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反映出党的肌体受到了严重侵袭。早在1980年,陈云就发出振聋发聩的警告: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1982年,针对当时已经露头的严重的经济犯罪活动,邓小平指出,“我们自从实行对外开放和对内搞活经济两个方面的政策以来,不过一两年时间,就有相当多的干部被腐蚀了”。“这股风来得很猛。如果我们党不严重注意,不坚决刹住这股风,那末,我们的党和国家确实要发生会不会‘改变面貌’的问题。这不是危言耸听”。(《邓小平文选》第2版第2卷第402、403页)  

  这里还要指出,在党员干部中出现的种种问题,虽然有客观环境的原因,但不可忽视的是,这种现象在一个相当长时期内得不到有力的纠正和遏制,确是同我们工作中有时存在的一手硬、一手软的状况密切相关。在一些领导干部中,有的坐在指挥台上,两眼摸黑,心中无数,只能靠讲大话、空话、套话来唬人;有的是乱作为、胡作为,把党引向邪路;有的则是软弱无能,不敢旗帜鲜明地坚持原则,许多措施往往停留在口头上、形式上,误党误国。  

 上述种种现象的出现,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形象地说,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现实生活中,一些党员、干部出这样那样的问题,说到底是信仰迷茫、精神迷失。”这是值得我们高度警惕的。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高昂而扎实的工作姿态,在全党上下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并扎实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针对严重存在的“四风”问题,制定“八项规定”,并要求高级干部首先做到;在反腐败斗争中,提出“老虎”“苍蝇”一起打,敢于碰硬。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联系国家政权的安危、社会应有的健康向上的主旋律和培养什么样的人等重大问题,深刻论述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要求在错误思潮面前,要旗帜鲜明,敢于亮剑。这些重要思想和有力措施,对于转变干部作风,改变多年来存在的顽疾,效果明显,群众满意。这几年治国理政的经验表明,只要敢于从领导干部抓起,敢于坚持原则,并一以贯之,我们党就一定能保持自己队伍的纯洁性,就一定能获得人民群众的信任,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是干部队伍建设的宝贵经验。  

 理论坚定是政治坚定的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治国理政的重要论述中,十分重视干部队伍的思想建设和制度建设,提出要进行理想信念教育,解决“缺钙”的问题;要加强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要树立和发扬“三严三实”的作风;要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要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等等。这些重要思想和要求,贯穿了干部的他律和自律的辩证统一,对干部队伍建设有重要指导意义。  

 这里着重就理想信念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的关系问题,谈一点对干部队伍建设的看法。我们党是以共产主义为最终奋斗目标、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唯一宗旨的党。这样的理想信念是奠立在正确阐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之上的,因而它是对真理的信仰,对科学的信仰;而绝不同于宗教信仰,也不同于世俗的信仰。正是这种崇高的理想力量,集合起一批勇于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献身的优秀儿女,以真理的声音和自己的模范行动把广大人民群众团结起来、凝聚起来,从根本上改变了国家的面貌,今天正带领人民为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共同富裕而奋斗。因此,可以说,理想信念是党的灵魂和生命所在,失去理想信念,党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诚然,党在历史上犯过各种错误,但就其主要原因来说,是认识问题即思想方法问题,一旦认识统一了,相对地说就比较容易纠正,多数犯过错误的同志也能够较快地回到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上来。而今天在党风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已不单纯是一个思想作风或工作作风问题,它往往同一些党员和干部理想信念失落相联系,甚至同个人或小团体利益相关联。应当看到,这比认识问题纠正起来要困难得多,同时也说明必须加以认真解决的极端重要性。  

 理论坚定是政治坚定的基础。造成一些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失落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同多年不读马列著作密切相关的。没有科学理论的武装,不可能深切理解我们党的事业、宗旨和传统作风,不可能具备统领全局、高屋建瓴的高超领导能力,也不可能具有抵制各种诱惑、永远保持共产党人品格的能力。如果不读、不懂马列著作,理想信念就缺乏科学的支撑,就容易失落和丢弃。在这方面,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我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毛泽东的一生,是孜孜不倦地学习马列著作的一生,也是始终坚持不懈地把马克思主义运用于中国的具体实际并加以发展和创新的一生。他青年时代接触的第一本马列著作就是《共产党宣言》,这部经典一直陪伴了他56年。1939年底,毛泽东自己说过,《共产党宣言》读了不下一百遍。他多次在党内推荐读马列著作,第一本也是《共产党宣言》。他的秘书林克回忆说:从1954年秋天起,毛主席重新开始学英语。“毛主席想学一些马列主义经典著作的英文本,第一本选的就是《共产党宣言》,这本书的文字比较艰深,而且生字比较多,学起来当然有不少困难,但是他的毅力非常坚强。我发现他在《共产党宣言》第一页到最后一页,全部都密密麻麻地用蝇头小字注得很整齐,很仔细,他的这种精神,很感人”。毛泽东辞世时,身边还放着一本大字线装本和两本战争年代出版的《共产党宣言》。同样,朱德也在去世前不久,读完成仿吾重新译校的《共产党宣言》试用本,他说,“你们重新译校的《共产党宣言》,我昨天一口气看完了,很好,很好懂,主要问题都抓住了”。他还说,“现在许多问题讲来讲去,总是要请教马克思和恩格斯,总得看《宣言》是如何讲的”。这种读书和求教的精神,是值得我们永远学习的。毫无疑义,在干部中倡导并要求学习马列原著,读《共产党宣言》,是“补钙”的一个重要途径。  

 毛泽东当年倡导全党学马列,也是出于对党的实际状况考虑,他说:“为什么不应当将中国共产党人和马、恩、列、斯并列呢?我们要普遍宣传马克思主义,同时不反对也不应当反对宣传中国的东西。但我们比较缺乏的是马、恩、列、斯的理论,我们党的理论水平低,虽然也翻译了很多书,可是实际上没有对马、恩、列、斯著作做很好的宣传。”(《毛泽东文集》第5卷第261页)从一定意义上说,这种状况今天依然存在,或者说更加突出。有的学者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立起来,认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能解决中国的问题,所以才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就完全颠倒了源与流、继承与发展的关系。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具有普遍的真理性。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证明,只有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党才能始终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邓小平强调“老祖宗不能丢”。如果不学、不懂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就不可能正确而深刻地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就会偏离正确方向。比如,有的学者把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笼统地说成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这种情况,确是从一个重要方面,说明学习和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重要性。  

 毛泽东1938年就向全党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在担负主要领导责任的观点上说,如果我们党有一百个至二百个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同志,就会大大地提高我们党的战斗力量,并加速我们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工作。” (《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2卷第533页)在这里,他把真正弄懂马克思主义同增强党的战斗力、能否取得胜利联系在一起,深刻说明掌握理论对担负领导责任的重要意义。他为此坚持不懈地在党内倡导读马列著作。党的七大确立了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毛泽东在大会上开列书目,向党员干部推荐“至少要读”的五本马列著作,其中包括《共产党宣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在民主革命中社会民主党的两个策略》。他指出:“如果有五千人到一万人读过了,并且有大体的了解,那就很好,很有益处。”他还具体地说:“我们可以把这五本书装在干粮袋里,打完仗后,就读他一遍或者看他一两句,没有味道就放起来,有味道就多看几句,七看八看就看出味道来了。一年看不通看两年,如果两年看一遍,十年就可以看五遍,每看一遍在后面记上日子,某年某月某日看的。这个方法可以在各个地方介绍一下”。(《毛泽东文集》第3卷第417—418页)随后,毛泽东又开列12本干部必读书目,他说:“现在积二十多年之经验,深知要读这十二本书,规定在三年之内看一遍到两遍。对宣传马克思主义,提高我们的马克思主义水平,应当有共同的认识,而我们许多高级干部在这个问题上至今还没有共同的认识。如果在今后三年之内,有三万人读完这十二本书,有三千人读通这十二本书,那就很好。”(《毛泽东文集》第5卷第261页)这对于我们今天解决党员干部的“缺钙”问题,仍有重要的启迪。如果能够这样做,并紧密结合工作实践,深信我们干部队伍的精神风貌、领导能力和工作作风,将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要始终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为人民服务。事实表明,一个人只要是真诚地心怀祖国和人民的命运,就比较容易接受马克思主义,认同国家发展的社会主义取向。因为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解放的科学,社会主义是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共同富裕的唯一正确途径。如果一个人只关心个人命运或少数人利益,就必然同马克思主义格格不入,视社会主义为陌路。我们党确立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基础上的,相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相信人民群众的力量、智慧和创造。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把自己的人生价值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也只有这样,才能真切体会我们党的理想信念和宗旨的崇高和伟大,才能使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今天出现的理想信念失落,说到底,就是脱离和漠视人民群众,沉醉于当官做老爷,追求个人享受,以至达到不择手段的地步。这样下去,势必失去人心。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人民拥护和支持是党执政的最牢固根基。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党只有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才能使我们的政权安如泰山、坚如磐石。因此,“补钙”教育的重要一课,就是要使干部彻底清除当官做老爷的肮脏思想和丑恶作风,以做人民公仆为荣,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应该看到,在长期执政和改革开放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是面临着巨大的、现实的被腐蚀和被演变的风险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坚持党的根本宗旨,继续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鱼水关系,就成为反腐蚀的最深厚的力量源泉。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国共两党较量的实质,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争取人心的较量。蒋介石政权的阶级实质及其反人民的作为,起到了为渊驱鱼的作用,这正是其貌似强大却最终失败的原因所在。我们要学会敬畏历史。敬畏历史,就是敬畏人民。国共两党的斗争,最终发生强弱易位,说到底就是人心较量的结果。劳动人民最后用手推车来表决,碾碎了蒋家王朝,推出了一个新中国。中国共产党是一切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毫无私利的政党,因而能够获得广大人民群众的高度认同,同心同德,共同奋斗。如果失去了人民群众的支持,就会失去一切。我们必须认识到,干部队伍只有保持艰苦奋斗作风,才能密切联系群众。如果享乐主义、奢靡之风、贪腐现象滋长蔓延,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盛行,就势必会脱离以至失掉民心,最终将导致政权倾覆。这是值得我们深长思之的。  

 党的十八大以后,习近平总书记郑重重申,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的工作路线。他恳切地指出:“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失去了人民拥护和支持,党的事业和工作就无从谈起。党要继续经受住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就必须始终密切联系群众。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就从理论与实际、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高度阐明了党同人民群众血肉相连、生死相依的关系,指明了我们党经受考验、战胜困难的力量源泉所在。一切共产党员特别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只有牢固树立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培育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承担起应尽的历史责任,才能不负人民重托,才能使自己在广阔的为人民服务的舞台上贡献聪明才智。


价值观自信是保持民族精神独立性的重要支撑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仅物质上要强大,思想文化和价值观也要自觉、自信、自强。价值观上的自觉、自信、自强,是中国梦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中华民族自立自强的根本标志。  

一、每一民族、每一国家都有表征自己精神内核和独特气质的文化符号,即核心价值观  

 一个民族国家对“自我”身份的体认,不仅仅依赖于共同的语言、共同的地域、共同的经济生活,最根本的是依赖于其坚守的文化之魂即核心价值观。正是核心价值观的独立与自信,构成了“我是谁”的身份密码。  

 所谓价值观自信,是指价值主体对自身价值追求的坚定信心和信仰。具体来说,价值观自信包含两个维度,一是指民族国家对自身价值追求的准确把握和执着坚守,二是指人们对社会主导价值的高度认同和自觉实践,两者本质相通,具有内在的一致性。  

 核心价值观的形成是价值观自信的重要标志。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的“根”和“魂”,缺乏价值观自信的民族终将沦落为失去根基、“失魂落魄”的民族。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中国如果缺乏鲜明的价值取向和价值认同,那么,中国道路就是不确定的,中国特色就是模糊的,中国梦就是残缺的,中国就无法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清晰地界定“我是谁”,在与“他者”的比较中就无法清晰地显现“自我”的独特性。  

 价值观自信是道路自信的另一种表达。价值理念是发展道路的内核,有什么样的价值追求,就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就会选择什么样的制度模式。核心价值观是发展道路和制度模式的价值表达,贯穿于发展道路和制度模式之中。因此,价值观自信也就具体地体现为对发展道路和制度模式的自信。进言之,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归根结底就是价值观自信,是价值观自信的外化和具体呈现。  

 二、价值观自信是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核心内容,是“最硬”的软实力  

 价值观自信关系到能否保持民族精神的独立性,是应对多元价值侵袭、重建当代价值体系的基本依靠。每个国家,现代化是相似的,却各有各的现代性。中国的现代化貌似“很西方”,实际上却“非常中国”。国与国的不同,关键不在于“硬件”,而在于“软件”,即价值观念和民族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生而为中国人,最根本的是我们有中国人的独特精神世界,有百姓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一个缺乏价值自信的民族,必将失去“精神自我”,难以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作为一个生长于5000多年文明沃土上的古老国度,中国不能成为一个物质崛起、精神塌陷的“跛脚国家”,更不能成为失去精神追求甚至是依附于西方的附庸国家。  

 价值观自信关系到能否凝聚起全国人民的目标和意志。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靠什么来凝聚起亿万人民的力量,归根结底靠共同的价值信仰和价值追求。习近平总书记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涉到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必须知道自己是谁,是从哪里来的,要到哪里去,想明白了、想对了,才能坚定不移地朝着正确方向前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和个人层面宣示了当代中国的奋斗目标和前进方向,凝聚了13亿多中国人的价值共识。价值观自信是当代中国最强的“黏合剂”,亿万中华儿女的共同信仰足以撑起整个民族的共同精神家园,足以筑起无坚不摧的思想长城,足以汇聚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价值观自信关系到能否冲破西方价值观的重重围堵。中国以完全不同于西方国家的方式成功崛起,这是西方国家无法接受的。西方国家在经济围堵、军事恫吓、政治孤立无法见效或收效不大的情况下,价值观围剿成为当下制约中国的主要手法。从“文明冲突论”到“价值观外交”,从“民主和平论”到“普世价值论”,无不体现这一倾向。如何应对国际价值冲突,这是当代中国必须直面并回答的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形象的“权威版本”,是中国道路的“身份密码”,是中国自立于世的“文化名片”,是“解码中国”的基本依据。“三个倡导”24个字,超越了资本主义“自由、民主、人权”的价值诉求,实现了对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扬弃,标志着社会主义中国已经站在了道义的制高点、价值观的制高点上。  

 三、价值观自信需要有底气  

 我们的价值观自信来源于理论的彻底性。马克思主义以无可辩驳的事实和不容置疑的逻辑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为人类社会的发展,为全人类的解放,指明了正确方向。它第一次破解了“历史之谜”,奠定了一座至今难以企及的思想高峰。在一定意义上,今天的世界正按照马克思所描述的发展轨迹前进,全球化的进展正在继续为马克思主义作注脚。马克思主义从不掩饰自己的价值追求,那就是:追求社会的公平正义,追求全人类的解放,追求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质上是马克思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当代中国形态。有了马克思主义这个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有了引领和整合复杂社会思潮的强大力量。  

 我们的价值观自信来源于绵延几千年的中华文明。每一社会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固有的文化根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鲜明的内生特质和遗传基因,它根植于中华文化的沃土,潜藏于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之中,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的崭新呈现。中华文明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是中华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是中华儿女的独特精神世界,是亿万华人须臾不可分离的精神家园。有了它,四海为家的炎黄子孙就有了安身立命之所,身在海外的中华儿女就有了“归家”的感觉。  

 我们的价值观自信来源于中国道路的成功。中国道路不是西方模式的复制品,而是有其自身的独特品质,中国特色的价值理念就是其中的内核。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走出了一条与西方异质、却更加成功的现代化之路,赢得了世界的尊重,也给全世界奉献了诸多具有普遍意义的中国智慧。中国道路的巨大成功,不是共产党人的自我吹嘘,而是实践给出的答案。中国连续30多年高速增长,现已成为当之无愧的全球经济发展引擎,这不能不说明我们的道路是成功的,不能不说明这条道路的内核即价值观是正确的。中国在西方的夹击中求生存,“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真可谓“风景这边独好”。中国道路的巨大成功是我们的价值观自信的实践基础。  

 我们的价值观自信来源于对人类文明成果的吸收。自信不等于自大。能不能正视自身文化的弱点,敢不敢吸收外来文明的优长,正是判断一个国家是否有自信的表现。以平等谦逊的心态对待西方文明,以西方文明为镜反观自我,目的不是为了“让自己变成西方”,而是为了让自己变得更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逆潮流而动,而恰恰体现了世界发展进步的潮流;不是背离人类文明的基本共识,而恰恰吸收了人类文明的积极成果;不是抛弃了世界人民的价值追求,而恰恰反映了不同文明所承载的共同价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中国的方式呈现了世界文明成果,在一定意义上是抹上了中国色彩、添加了中国元素的人类价值追求。  

 四、价值观自信需要有定力  

 要正确看待价值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落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的价值理想和价值追求,不能因为现实不够理想,就失去自信,失去定力。因为在价值理想与现实之间必然有间距,否则就不成其为理想。关键是要有正确的思想方法。当前中国正在从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有成功的一面,也有问题的一面;有令人振奋的一面,也有令人忧虑的一面。这“两面”都要看到,要讲两句话。同时,这“两面”有主次、有轻重,其中成绩是主要的,问题是非主要的;看事情要看主流、大势,要抓主要的一面。看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要大胆地肯定成绩,又要勇敢地直面问题,既不能因为成绩伟大而忽视问题,盲目自大;更不能因为问题凸显而否认成绩,失去价值观自信。问题的关键在于现实是否趋向于理想,理想是否逐步成为现实。  

 要破除对西方价值观的迷信和盲从,决不能落入西方的“普世价值”陷阱。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曾公开宣称,我们要开辟一个新的战场,其目标就是西方价值观统治世界,实现思想的征服。然而,问题在于,西方价值观真的是“普世”的吗?“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每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传统和历史命运不同,发展阶段和基本国情不同,因此,自由民主的价值观念在各国各地区不可能只有一种实现形式。我们不反对自由、民主、人权等价值追求,因为它不是资本主义的专利,而是整个人类社会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共同形成的文明成果,是人类的共同价值追求。但是,一方面,自由、民主、人权是具体的、历史的,不是抽象的,每个国家、每个时代的理解都不相同。另一方面,西方推销的自由、民主、人权只是西方的特殊价值,是在西方的土壤里生长出来的,事实证明并不适合中国。今天,中国奇迹影响世界,中国价值震撼全球,我们千万不可“邯郸学步、失其故行”!中国的核心价值观只能由自己来书写,我们应该有这样的定力,不必在乎别人说三道四。  

2016年“两会”精神。学习资料详见各大媒体。


上一条:伟德国际1946官网2016年4月份政治理论学习内容

下一条:2016年1、2月份政治理论学习内容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