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首页 / 党建工作 / 工作动态 / 正文

伟德国际1946官网2016年4月份政治理论学习内容

发布时间:2016-04-08  点击数:

以民主凝聚人心力量 以法治护航改革发展(社论)——热烈祝贺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胜利闭幕  

观全局、察大势,议大事、谋大计,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圆满完成各项议程,3月16日在北京胜利闭幕。这次大会充分发扬民主,严格遵循法定程序,各位代表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履职尽责、凝神聚力,再次将民主、团结、求实、奋进写在波澜壮阔的时代画卷上。大会成果丰硕、催人奋进,我们对此表示热烈祝贺!  

会议充分肯定“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和过去一年各国家机关的工作。代表们一致认为,政府工作报告全面贯彻了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彰显了矢志改革、锐意进取的使命担当,突出了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民生情怀,是一个鼓舞士气、提振人心、求真务实、改革创新的好报告。会议审议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和“两高”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慈善法和相关议案,为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伟大胜利凝聚了广泛共识、汇集了磅礴力量。  

开局重在引领,决胜贵在谋划。这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十三五”规划纲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明确了经济社会发展宏伟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集中反映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共同愿望,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生动实践,是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的成功典范。以“十三五”规划纲要作为行动纲领,改革创新、奋发进取、攻坚克难,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大必将为开创治国理政新境界作出新的贡献。  

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推进结构性改革、决胜全面小康,“十三五”时期,我们面临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任务越重,挑战越多,越要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势,广集民智、广聚人心;越要更好发挥法治规范和保障作用,大力弘扬法治精神,把经济社会发展纳入法治轨道,人大代表们重任在肩、责无旁贷。  

人心齐则泰山移,法治兴则国昌盛。无论是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通过立法推动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还是遵循和把握立法规律,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着力提高立法质量,以良法促进发展、保证善治;无论是坚持问题导向,依法行使监督职权,促进“一府两院”依法行政、公正司法,还是紧扣党中央提出的新发展理念、改革举措、法治要求,推动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推进结构性改革,推动“十三五”规划纲要全面实施,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始终肩负着光荣使命,承载着人民重托。坚持以民主凝聚人心力量,以法治护航改革发展,不管形势如何复杂多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将一路高歌,勇往直前。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必须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推动健全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的机制和平台,拓宽和畅通社情民意表达和反映渠道,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永葆生机和活力,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凝聚不竭动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制度保障。

实干才能跟上时代步伐,奋进才能抓住历史机遇。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保持锐意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人大定将为实现“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开局、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伟大胜利作出新贡献、铸就新辉煌。

一篇提升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的光辉文献—— 学习毛泽东同志《党委会的工作方法》  

最近,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各级党委(党组)领导班子成员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重温毛泽东同志的《党委会的工作方法》,加强领导班子的思想政治建设、作风建设和能力建设。毛泽东同志在60多年前深刻总结的党委会十二条工作方法,简明精要、通俗易懂,对党委会工作的一般规律作了高度概括,其基本思想历久弥新,闪耀着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理论光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温这篇光辉文献,对于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建设政治强、懂专业、善治理、敢担当、作风正的领导班子,切实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学习把握《党委会的工作方法》蕴含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切实增强各级领导班子的政治定力。在《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中,毛泽东同志要求“划清两种界限”,其实质是讲政治立场问题,讲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问题。对各级领导班子来说,站稳立场、严守纪律、严明规矩是根本性要求,是底线。从近年来查处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看,破坏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问题触目惊心。有的干部为了谋取权力和巩固自身地位,搞结党营私、团团伙伙,立山头、搞宗派,把正常的同志关系扭曲成庸俗的人身依附关系;有的在落实中央政策上打折扣、做选择、搞变通,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的热衷传播政治谣言,公开发表同党的理论和路线不一致的言论,甚至妄议中央,等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最核心的,就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维护中央权威。”学习《党委会的工作方法》,要认真把握其中蕴含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始终坚持在党言党、在党为党、在党忧党、在党兴党,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得到全面、准确的贯彻执行。  

学习运用《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体现的民主集中制原则,不断增强领导班子的决策力和凝聚力。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对于领导班子建设至关重要。《党委会的工作方法》核心内容是坚持民主集中制,第一、二、三、八、十条讲的都是这个问题。毛泽东同志指出,党委书记要善于当“班长”,把问题摆到桌面上来,“互通情报”,“安民告示”,注意团结那些和自己意见不同的同志一道工作。这些对于领导班子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目前一些领导班子贯彻民主集中制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有的发扬民主不充分,主要领导把个人凌驾于组织之上,搞“一言堂”,个人说了算;有的不能实行正确集中,班子成员大局观念不强,各自为政,造成班子软弱涣散,内耗严重,难以形成整体合力;还有的民主和集中这两个方面结合得不好,缺乏具体的制度设计和制度安排,难以督促检查。这些都应当引起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严肃党内生活,最根本的是认真执行党的民主集中制,着力解决发扬民主不够、正确集中不够、开展批评不够、严肃纪律不够等问题。”各级党委(党组)担负着决策、指挥、组织、协调的重要职责,必须通过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来减少各种失误。要坚持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坚持重大问题集体决策,运用好毛泽东同志提出的摆出问题、互通情报、安民告示、团结同志等“实招”,完善领导班子工作机制,严格执行议事决策规则,发挥集体智慧和整体功能,不断提升领导班子的决策力和凝聚力。  

学习领会《党委会的工作方法》包含的改进作风的重要论述,持续推动领导班子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党的作风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毛泽东同志一贯重视党的作风建设,在《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中有很多关于文风、会风、工作作风等方面的论述,比如要“精兵简政”,讲话、演说、写文章和写决议案都应当简明扼要,会议不要开得太长;要力戒骄傲,保持艰苦奋斗作风等。这些对于今天各级领导班子的作风建设,仍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经过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领导班子的作风有了明显改进,赢得了广大群众的好评和认同。但必须看到,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四风”问题具有反复性、顽固性、变异性,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在长期执政和改革开放的条件下,作风建设一刻也不能放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作风建设已经采取的措施、形成的机制要扎根落地,已经取得的成效要巩固发展,关键是要在抓常、抓细、抓长上下功夫。学习《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中关于改进作风的论述,要紧密联系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思想、工作实际,认真查找存在的突出问题,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要充分认识作风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坚持锲而不舍、久久为功,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  

学习掌握《党委会的工作方法》阐述的工作方法和领导艺术,全面提高领导班子统筹协调、驾驭全局的能力。领导是一门科学。做好领导工作,必须认真研究、努力掌握领导活动的客观规律和基本方法。毛泽东同志指出,党委要学会“弹钢琴”,十个指头都动作;要胸中有“数”,有基本的数量的分析;要“不耻下问”,先做学生,然后再做先生;对主要工作不但一定要“抓”,而且一定要“抓紧”。这些是领导班子完成工作任务的“桥”和“船”。目前,在新形势新任务面前,有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出现了本领恐慌,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硬办法不敢用,困难面前束手无策,无所适从;有的习惯拍脑袋决策、仅靠行政命令推动工作,工作方法不科学,能力不足问题突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处理复杂经济利益关系和各种社会矛盾中,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十分重要。方法对头,事半功倍,方法失当,事倍功半。”学习《党委会的工作方法》,要着眼于掌握科学的工作方法和领导艺术,坚持学思、学用结合,把握两点论与重点论,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运用联系的观点、系统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既总揽全局、抓紧中心工作,又协调各方、兼顾其他工作,最大限度整合资源、调动方方面面积极性,团结带领广大党员群众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五大发展理念,完成“十三五”规划纲要确定的各项任务,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意识形态工作关乎党和国家前途命运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意识形态领域日益错综复杂的形势,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意识形态工作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这些重要论述,站在时代和全局的高度,对意识形态工作进行了全方位战略思考,为做好新形势下意识形态工作指明了方向、确立了原则、提供了遵循。  

一、要极端重视意识形态工作  

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作了深刻阐述,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在今年2月19日召开的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他又强调,做好新闻舆论工作,事关旗帜和道路,事关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事关顺利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事关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力和向心力,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这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对意识形态工作重要地位和作用的总体判断,强调了意识形态工作的根本性、战略性、全局性意义,以及它在引领思潮、凝聚人心、推动发展方面的强大支撑作用。

从经济工作和意识形态工作辩证关系出发,强调意识形态工作的战略性地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搞好,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顺利向前推进。”只要国内外大势没有发生根本变化,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不能也不应该改变。这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100年不动摇的根本要求,也是解决当代中国一切问题的根本路径。诚然,经济建设是中心工作,但这并不是说其他工作就不重要了,就可以一俊遮百丑了。我们在集中精力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一刻也不能放松和削弱意识形态工作。既要切实做好中心工作、为意识形态工作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又要切实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为中心工作提供有力保障;既不能因为中心工作而忽视意识形态工作,也不能使意识形态工作游离于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一定要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基本遵循,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找准工作切入点和着力点,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

从巩固党的群众基础与执政基础需要出发,强调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根本性意义。巩固党的群众基础和执政基础,不能说只要群众物质生活好就可以了,这个认识是不全面的。党的群众基础和执政基础包括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精神上丧失群众基础,最后也要出问题。一个政权的瓦解往往是从思想领域开始的,政治动荡、政权更迭可能在一夜之间发生,但其思想推动和演变则是个长期过程,尤其需要我们提高警惕,防微杜渐。如果思想防线被攻破了,其他防线就很难守住。因此,我们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旁落,否则就要犯无可挽回的颠覆性错误。  

二、要保持意识形态定力  

习近平同志在访欧期间,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中华文明、中国文化进行了深刻阐述,并明确提出“我们要保持对自身文化的自信、耐力、定力”。这一要求,抓住了当前包括意识形态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工作的关键性问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  

首先,意识形态定力源于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保持意识形态定力,最根本的是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持马克思主义真理观和价值观的统一。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永远是党的行动指南和立身之本。我们共产党人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并多次阐述道路问题。他指出,“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道路就是党的生命”,强调要“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些论述,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其次,意识形态定力源于对中华文化的自信。在2014年全国两会期间参加贵州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可以说,文化自信是基础,也是底蕴。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题中应有之义。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中华文化是民族发展的滋养和民族复兴的重要条件。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为此,务必要通过学校教育、理论研究、历史研究、影视作品、文学作品等多种形式,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我国人民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  

再次,意识形态定力源于对借鉴世界文化的清醒认知。一方面,对世界优秀文化遗产,对各国出现的新思想新观点新知识,我们要加强学习和研究,以利于积极借鉴人类文明创造的有益成果,不能闭上眼睛看世界。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要懂得了解和参与世界的目的,是要更好地发展我们自己。如果在国际借鉴中丢失了自己,甚至否定了自己,那这样的借鉴就没有意义了。搞教条主义、本本主义,“言必称希腊”,都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有着自己鲜明特色和显著优势,不能全盘照搬西方的洋办法,搬过来只会水土不服,是注定要失败的。  

三、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人民是意识形态建设的价值主体和实践主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进行意识形态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意识形态思想一以贯之的重要内容。  

意识形态工作要讲人民性。做好宣传思想工作,必须讲人民性。坚持人民性,就是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做好宣传思想工作,必须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把服务群众同教育引导群众结合起来,把满足群众需求同提高群众素养结合起来,并且要认真研究不同群众的思想文化需求,以便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  

做好意识形态工作要正确处理党性与人民性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的原则,澄清了人们在党性和人民性关系上的模糊认识,对于在新形势下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来自人民为了人民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因而,从本质上说,坚持党性就是坚持人民性,坚持人民性就是坚持党性,党性寓于人民性之中,没有脱离人民性的党性,也没有脱离党性的人民性。如果把党性和人民性割裂开来、对立起来、搞碎片化,在理论上是错误的,在实践上也是有害的。对此,要认真加以廓清和纠正。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就是要坚持讲政治,把握正确导向,把体现党的主张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要把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变成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及时把人民群众创造的经验和面临的实际情况反映出来,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  

四、要切实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  

意识形态认同,是人们对意识形态自觉自愿的认可与赞同,它不仅是认识主体对意识形态的一种知识性了解,还表现为主体对其在情感意识上的接纳,确立起一种归属感。在对新形势下意识形态工作的部署中,习近平总书记还着重强调了意识形态认同的重要性,并为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指明了实现路径。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共享发展凝聚认同。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所以,意识形态建设从根本上取决于经济基础建设。从根本上说,没有扎扎实实的发展成果,没有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空谈理想信念,空谈党的领导,空谈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空谈思想道德建设,最终意识形态工作也难以取得好的成效。因此,我们要深刻认识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从而通过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来提高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以共同信仰铸造认同。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把实现共产主义确立为最高理想。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信仰是共产党人的命脉和灵魂。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或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就可能导致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婪、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因此,要增强党员干部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最重要的是坚定他们对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强调党员干部要坚定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信仰,不是说要天天高喊口号,而是要脚踏实地地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不懈努力,扎扎实实做好每一项工作。在加强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的同时,还要对全体社会成员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不仅要在党员干部中开展,而且要面向全社会开展。要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把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和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之下。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价值共识巩固认同。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题。2014年五四青年节,在同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他指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在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有效整合社会意识,是社会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社会秩序得以有效维护的重要途径,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历史和现实都表明,构建具有强大感召力的核心价值观,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国家长治久安。”这是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我们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之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  

五、要强化意识形态工作责任意识  

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必须强化责任意识,全党动手、全党参与,调动各方面力量,发挥各方面优势,从而形成推进意识形态工作的强大合力。

始终坚持党管意识形态。我们中国共产党人能不能在日益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下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我们一代一代共产党人持续地作出回答。要始终把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任何时候都不能旁落。这是新时期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遵循,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共同思想基础的坚强保障。  

切实强化党委(党组)领导责任制。各级党委(党组)领导班子要对意识形态工作负主体责任,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要把宣传思想工作切实抓起来,看一个领导干部是否成熟、能否担当重任,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看他重不重视、善不善于抓宣传思想工作。党委(党组)书记是第一责任人,应当旗帜鲜明地站到意识形态工作第一线,党委(党组)主要负责同志要带头抓意识形态工作,带头阅看本地区本部门主要媒体的内容,带头把住本地区本部门媒体的导向,带头批评错误观点和错误导向。各级党委(党组)要把意识形态工作作为党的建设和政权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议事日程,如果出了问题,情况清楚并且是明显错误的,有关党委(党组)必须第一时间表明态度,对护着掩着的要严肃追究责任。  

坚持全党动手的大宣传工作理念。意识形态工作一定要增强阵地意识。宣传思想阵地,我们不去占领,人家就会去占领。面对复杂多变的意识形态生态,各级党委(党组)要主动承担工作责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坚定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坚定宣传中央重大工作部署,坚定宣传中央关于形势的重大分析判断,坚决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中央权威。一方面,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宣传思想部门承担着十分重要的使命,必须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宣传思想部门工作要强起来,选好配强领导班子,关心爱护宣传思想干部,对不适合、不适应的坚决作出调整,确保宣传思想工作领导权牢牢掌握在忠于党和人民的人手里。另一方面,做好宣传思想工作仅靠宣传思想部门是不够的,必须全党动手,要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宣传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大宣传工作理念,动员各条战线各个部门一起来做。要加强对宣传思想领域重大问题的分析研判和重大战略任务的统筹指导,注重同思想界、理论界、知识界等方面建立良好沟通关系,及时向他们通报中央对一些重大问题的判断和工作大政方针,及时听取他们的意见,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传。要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坚持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同时,决不放弃舆论斗争,在事关大是大非和政治原则问题上,我们必须增强主动性、掌握主动权、打好主动仗,要敢抓敢管,敢于亮剑,着眼于团结和争取大多数,有理有节开展舆论斗争。

坚定信心 聚焦发力 以新理念引领新发展  

编者按:“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今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对中国经济形势和前景怎么看,“十三五”时期怎么干,是当前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回答好这些问题,有利于我们认清形势、坚定信心、攻坚克难、开拓创新,用新的发展理念引领新实践,为“十三五”改革发展开好局、起好步。  

我们站在改革发展更高的基点上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王一鸣  

“十二五”时期是中国改革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五年。这五年,我国发展的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变化。从国际看,世界经济处在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呈现低增长、不平衡、多风险的特征,全球经济持续低迷,地缘政治事件多发,我国面临的外部环境更为错综复杂。从国内看,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三期叠加”的阶段性特征更趋明显,多重困难和挑战相互交织。这五年,面对困难和挑战,党中央总揽全局、审时度势、开拓创新,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顽强拼搏,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  

经济总量稳步攀升。“十二五”时期,我国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主动适应和积极引领新常态,经济保持持续较快发展。国内生产总值从2010年的40.9万亿元增至2015年的67.7万亿元,年均增长7.8%,明显快于同期世界经济和新兴经济体的平均增速,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位列前茅。按美元折算,2014年我国经济总量达10.4万亿美元,2015年接近11万亿美元,标志着我国经济发展迈上了一个大台阶。  

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十二五”时期,我国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超过投资,成为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动力,改变了长期以来主要依靠投资推动增长的局面。2011—2014年,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为54.8%,高于投资贡献率7.8个百分点;2015年最终消费的贡献率为66.4%,比上年明显提高。与此同时,经济结构由第二产业主导加快向服务业主导转换。2015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过半,服务业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新兴服务部门和服务业态成为新的增长点。  

基础设施水平大幅跃升。“十二五”时期,我国大幅增加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交通、水利、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五纵五横”综合运输大通道基本贯通,便捷化程度和通达性水平明显提高。高速铁路实现跨越式发展,“四纵四横”快速铁路网主骨架初具规模,高铁运营里程突破1.9万公里,占世界高铁总里程60%以上。一批跨流域调水和骨干水源工程相继建成,基本解决了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信息基础设施水平全面提升,已形成超高速、大容量、高智能的国家干线传输网络。  

科技创新取得重大成果。“十二五”时期,我国科技投入大幅增长,2015年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14220亿元,比2010年增长一倍,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1%,比2010年提高0.37个百分点。我国在量子通信、中微子振荡等基础研究领域取得一批重大创新成果,在载人航天、探月工程、深海潜水器、超级计算机、北斗导航等战略高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在高铁、4G移动通信、核电、电动汽车、特高压输变电、杂交水稻等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开放型经济发展开创新局面。“十二五”时期,我国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挑战,保持全球第一货物贸易和出口大国地位,占全球的份额继续提升。出口结构加快转型升级,从消费品出口大国转向消费品提质和资本品迅速增加的出口大国。“十二五”时期,我国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近6000亿美元,继续位居发展中国家首位。对外投资迅速增长,2015年非金融类对外投资达1180.2亿美元,成为主要对外投资大国。  

经济社会发展协调性增强。“十二五”时期,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居民收入增长快于经济增长,城乡收入差距持续缩小;就业稳步增加,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超过6400万人;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建设4013万套,上亿群众喜迁新居;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亿多,解决3亿多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教育事业成绩显著,教育公平和质量明显提升;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超过80%;文化事业蓬勃发展,文化软实力持续提升。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锐意改革创新的五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陆续推出一批具有标志性、关键性、引领性的改革举措,为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胜利完成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十二五”圆满收官使我国站在更高的发展水平上,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又上了一个大台阶,为“十三五”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我国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总量稳步攀升,占全球经济的份额明显提升,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保持在25%以上,成为世界经济的第一动力源。目前,中国通过贸易、投资、金融等渠道,与世界经济形成互动效应,已成为全球经济版图中的重要力量。  

科技整体水平从量的增长转向质的提升。经过“十二五”时期的发展,我国科技从以跟踪为主步入跟踪和并跑、领跑并存的新阶段。2015年我国研发支出占全球比重上升到20%,居全球第二位,国际科技论文被引用次数从2010年的第8位攀升至第4位,国家创新能力排名从2010年的第21位上升至第18位。  

对外开放从“引进来”为主转向“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十二五”时期,我国加快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以开放主动赢得了发展主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加强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带动高铁、核电、通讯、航空等大型成套设备“走出去”,让越来越多的国家分享到中高端“中国制造”。据亚洲开发银行的研究,我国在亚洲高端科技产品出口中的份额从2000年的9.4%上升到2014年的43.7%。  

展望“十三五”,我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的基本特征没有变,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中国经济这艘巨轮必将乘风破浪,行稳致远,驶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中国经济运行正在稳中向好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郭克莎  

2015年,我国经济运行总体保持平稳,且稳中有进、稳中有好,实现了“十二五”的圆满收官。在国内发展条件深刻变化和世界经济持续低迷的背景下,我国经济继续保持中高速增长,实属不易。这是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人民,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妥善应对重大风险挑战的结果。当前,我国经济运行稳中向好,积极因素正在涌现,质量效益不断提升。  

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经济运行的“稳”,主要表现为经济增速比较平稳、社会就业保持稳定、居民收入稳步增长、物价总水平相对稳定。其中,经济增速保持在合理区间是经济总体平稳的基础,为其他方面的“稳”提供了重要支撑。2015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9%,符合年初的预期目标。分季度看,前两个季度均同比增长7%,第三、第四季度同比增长6.9%、6.8%,波幅较小。从实际增量看,6.9%的增速是在经济总量超过60万亿元的高基数上取得的,现在国内生产总值每增长1个百分点的增量,相当于5年前1.5个百分点、10年前2.5个百分点的增量。从历史经验看,世界多数经济体由于内部结构性因素和外部周期性因素共同作用而导致的增速回落,都是从8%以上的高速增长迅速下降到5%以下的中低速增长。但我国的情况不同,去年在世界经济整体不景气背景下仍然实现了6.9%的速度!从国际比较看,我国经济增速在全球位居前列,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25%,仍然是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结构调整取得明显进展。经济运行的“进”和“好”,是指经济转型升级步伐较快,带动结构调整和动力转换取得明显进展,主要表现在需求结构改善、产业结构升级、创业创新踊跃、区域城乡关系优化等方面。其中,最突出的是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加快。一是服务业加快发展。2015年,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8.3%,比第二产业增速快2.3个百分点,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0.5%,高于第二产业10个百分点。旅游、信息、文化、健康、养老等服务业持续升温,经济发展格局由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转型的趋势增强。二是工业结构加快升级。2015年,我国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2%,比规模以上工业快4.1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为11.8%,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其中,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增长26.2%,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增长12.7%,均远高于整个工业的增速。三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快速成长。移动互联网、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集成电路、海洋工程装备、医疗器械等向高端迈进,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广泛应用。电子商务规模不断扩大,2015年全国网上零售额达3.9万亿元,比上年增长33.3%。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了节能减排和能源结构改善,2015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上年下降5.6%。  

改革创新步伐明显加快。在增长动能转换的关键阶段,我国经济之所以能保持中高速增长,一个重要原因是党中央坚持把发展的基点放在改革创新上,着力培育引领新常态的新动能。一是深化改革释放了市场主体的发展活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等改革持续推进,极大地调动了企业尤其是民间投资的积极性。在商事制度改革推动下,2015年平均每天新登记企业超过1.2万家。外商投资等审批制度改革持续推进,财税、金融、国企等改革向纵深推进,进一步破除了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为增长动力转换提供了良好的制度条件和市场环境。二是创业创新激发了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导向,激发了人民群众巨大的创造力。鼓励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新模式新机制,打造“互联网+”等技术和产业创新平台,使社会创业创新的资源配置更加灵活有效,各种孵化器、创新基地得到快速发展,日益成为支撑经济增长的新动能。三是扩大开放拓展了经济发展的新空间。“一带一路”倡议的有力推进,使国内技术装备、基础设施建设能力等优势得到有效利用,支持和扩大了由我国主导的国际产能合作,推动外贸向“优进优出”转变。2015年,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49个国家的直接投资近150亿美元,增长18.2%。  

我们也要看到,当前以及整个“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运行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结构调整任务依然艰巨。我们既要看到发展中的亮点,也要正视前进中的困难。最重要的是,要紧紧抓住改革创新这个中心环节,坚持用五大发展理念引领发展行动,努力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效益。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推进改革创新,就能使我国经济发展的潜力、韧性和回旋余地得到充分拓展,使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向中高端迈进,顺利实现“十三五”规划纲要确定的目标任务。  

用结构性改革破解结构性矛盾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  卢 锋  

在适度提升总需求的同时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党中央在综合分析国内外经济环境演变与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基础上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当前乃至整个“十三五”时期我国主动适应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要举措。目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多方面结构性因素制约,经济运行的下行压力持续增大。用结构性改革破解结构性矛盾,既是应对当前突出问题的科学思路,也是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的对症药方。  

供给侧管理和需求侧管理是调控宏观经济的两个基本手段。供给和需求是市场经济内在关系的两个基本方面,与此相对应,供给侧管理和需求侧管理是调控宏观经济的两个基本手段。两者对推动经济增长有着重要作用,但又有所区别,各有侧重。需求侧管理重在调节总需求,解决总量问题;供给侧管理重在解决结构问题,提升经济的长期供给能力。从历史经验看,世界各国在调控宏观经济时,往往会同时采用这两种手段,但以供给侧为重点还是以需求侧为重点,则需要依据本国宏观经济形势做出抉择。  

当前我国经济面临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近期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运行一直面临较大下行压力,除受周期性因素影响外,更多地则是受结构性因素制约。具体表现在:随着劳动力等要素价格和成本持续上升,我国比较优势出现阶段性变化,与发达国家经济增速趋势性下降因素叠加,出口增速明显回落;钢铁、煤炭、电力等传统重工业部门产能过剩严重,其作为重要增长引擎的功能减弱;实体经济边际利润率和平均利润率下滑。同时,消费结构升级,一些需求在国内得不到有效供给,需求外溢现象较为严重。这些新特征使当前的经济下行与我国以往波动周期比较,显现出更为深刻的结构性特点。从供给侧入手解决这些结构性问题,必然成为当前我国经济政策的合理选择。  

结构性矛盾需要用结构性改革举措破解。结构性改革的长期目标,是要通过改革创新释放经济潜在的总供给能力,提升供给系统满足需求的能力与水平,从根本上提升经济运行效率和企业整体竞争力。就此而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简政放权、推动“双创”的持久努力相互衔接,是我国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战略部署。推进结构性改革,要大力推动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向纵深发展,发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互联网+”集众智汇众力的乘数效应,充分释放全社会创业创新潜能;着力化解过剩产能和降本增效,积极稳妥处置“僵尸企业”,使维持低效企业所耗费的资源释放出来,转向更有效率的用途;努力改善产品和服务供给,提升消费品品质,促进制造业升级,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大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坚决打好国有企业提质增效攻坚战;更好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大幅放宽电力、电信、交通、石油、天然气、市政公用等领域市场准入,消除各种隐性壁垒,鼓励民营企业扩大投资,积极参与国有企业改革。  

结构性改革需要需求侧管理加以配合。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不意味着放弃需求侧管理,而是要能动实施总需求调控,努力使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营造有利于结构性改革的宏观环境。但实施需求侧管理也不意味着使用大规模刺激手段,而是要深挖国内有效需求潜力,开拓发展更大空间,形成对经济增长稳定而持久的内需支撑。要增强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适应消费升级趋势,破除政策障碍,优化消费环境,维护消费者权益;发挥有效投资对稳增长调结构的关键作用,着力补齐我国基础设施和民生领域的短板,改造升级传统产业;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激活城镇化这个最大的内需潜力和发展动能;优化区域发展格局,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三大战略深入实施。  

要看到,虽然当前我国经济处于“三期叠加”阶段,但支撑经济增长的积极因素不断涌现,经济发展中难点与亮点并存。特别是近几年在经济增速回落的同时,就业与民生保持平稳,居民收入和消费稳定增长;北方部分资源密集地区面临较多困难,而东部发达地区仍活跃增长,10多个中西部省区市增长较快;工业品价格低迷派生通缩压力,而外贸条件受益于进口价格走低得到改善;传统经济确实在承受双重调整的严峻考验,而新经济新业态表现活跃并引领结构转变。从长期看,我国经济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蕴含着深厚发展潜力。经济形势短期变动与复杂表现是大国经济在结构深度调整阶段的合规律现象,只要我们坚持正确的改革发展方向,坚定用改革的办法破解经济发展的结构性矛盾,就一定能够推动我国经济不断迈上新台阶,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拿起用好新的发展理念指挥棒  

山东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  唐洲雁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必须牢固树立并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新年伊始,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调研时指出,新的发展理念就是指挥棒,要坚决贯彻。在前进道路上,拿起用好引领“十三五”时期改革发展的指挥棒,始终坚持以五大发展理念统领我国改革发展事业,对于确保我国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具有重大意义。  

以五大发展理念指挥棒谋划改革发展大局。“十三五”时期,随着世情国情的深刻变化,我国发展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发生深刻变化。从国际看,金融危机破坏了世界经济增长动力,全球需求增长和贸易增长乏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新的国际经贸规则制订处于激烈的利益折冲之中,一些国家同我国发展的摩擦时有发生。从国内看,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但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仍远低于发达国家,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资源约束趋紧、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尚未得到根本扭转,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能力还不够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公共服务水平差距仍然较大。五大发展理念是党中央在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的,也是在深刻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的基础上形成的,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发展理念是否对头,从根本上决定着未来发展的成效乃至成败。“十三五”时期,我们必须坚持把五大发展理念作为谋划改革发展大局的指挥棒,对不适应、不适合甚至违背新的发展理念的认识要立即调整,对不适应、不适合甚至违背新的发展理念的行为要坚决纠正,对不适应、不适合甚至违背新的发展理念的做法要彻底摒弃。  

以五大发展理念指挥棒指导改革发展实践。当前,我国发展正面临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结构性问题凸显、发生系统性风险概率增加等现实挑战。应当看到,这是我国经济社会“成长中的烦恼”,需要在更高水平的发展中加以解决。“十三五”时期,我们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不动摇,用好五大发展理念这个指挥棒,着力推动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升级。要强化创新引领作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为发展注入强大动力;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培育一批辐射带动力强的城市群和增长极,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加快改善生态环境,提高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效率,下决心走出一条经济发展与环境改善双赢之路;坚持不懈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着力推动形成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新格局,在开放中增强发展新动能、增添改革新动力、增创竞争新优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建立健全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持续增进民生福祉,使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以五大发展理念指挥棒检验改革发展成效。五大发展理念既是发展手段又是发展目标,同时还是评价发展的标准和尺度。一个时期以来,由于所处的特定历史阶段,我国把追求经济总量和经济增长速度作为发展的中心任务,一些地方脱离当地实际和环境资源承载能力,急于上项目、铺摊子,搞大拆大建、政绩工程,导致资源过度开发、环境污染严重、民生欠账过多等一系列问题,广大人民群众反应强烈。“十三五”时期,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必须把五大发展理念作为考核检验新的改革发展成效的标尺,加快建立与新的发展理念相适应的科学考核体系,引导各级干部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要着力完善干部绩效考核制度,坚持把科技创新、协调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民生改善、社会进步等作为重要考核内容,对干部形成正向激励,引导各级干部做出一番经得起历史、实践和人民检验的实绩来。要根据不同地域和不同条件,因地制宜实施差异化考核,在实践中既看发展又看基础,既看显绩又看潜绩,注重比发展质量、比发展方式、比发展后劲,防止把发展简单理解为经济增长,一味在增长率上盲目攀比、层层加码。


上一条:伟德国际1946官网党员“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计划

下一条:伟德国际1946官网2016年3月份政治理论学习内容

关闭